多少电视剧或者电影有这么个镜头:一个人抓起桌上的杯子朝地上狠狠砸去,杯子被摔成碎片。至于前奏则是五花八门,有站起来摔的,有拍桌子后再摔的,也有来回踱步后摔的。反正不管怎么摔,这些人都怀着同样的情绪:生气愤怒!
这些人上至皇宫皇帝,下至码头搬运工,总结起来,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有摔杯子的镜头。例如,《还珠格格》中乾隆被小燕子激怒后,当众摔杯子;《大唐双龙传之长生诀》的朝中权贵宇文化及因徐子陵、寇仲而摔茶杯;民国时期,军阀的头目摔杯子;抗战时期的特务刑审犯人没耐性时摔杯子等等。而且,所摔的杯子尤其以盖碗茶杯居多。
那这个茶杯的成本是多少呢?作为影视道具,道具组肯定会考虑成本,因此所采购的盖碗茶杯不过是几块的东西。可这一愤怒就是几块钱的成本,似乎代价也不低吧?而且有些镜头还不是一次性就能拍好的,这样算来两个三个杯子又去了。
这样想来,我们不禁会问:愤怒一定要砸杯子或者非要用摔杯子这种形式来表达么?摔杯子的愤怒情绪是达到了何种级别了。当然,这也是因人而异的。脾气暴躁的人稍有不顺就摔杯子,脾气稍微好点的人则是被惹怒了会摔杯子,要是没脾气的人被激到摔杯子,那可是了不得的愤怒啊!
不管什么样的愤怒,表达的方式其实可以是多种多样的。比如恨恨地,气得直跺脚;怒不可遏时用力一拍桌子,站了起来;极端一点的就跳起来要动手脚,当然,许多镜头是仇家或者惹起愤怒的人不在面前时,龙套扮演的手下就要遭殃了。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有,而且摔杯子并不能表达出最强烈的愤怒情绪。
有人会说相比于好莱坞大片所消耗的道具,国产的影视摔几个杯子算什么。好莱坞史诗类、灾难类、动作类以及科幻类等影片有时候成本是难以估计的。而国产影视摔几个杯子并不足为奇,
这里也并不是说摔杯子的行为不可取。用力地抓起杯子照地上摔,再配上清脆的破碎音,能让人内心产生一种紧张感。只是这样的方式俗套了,对于大众来说,这样的镜头司空见惯了。即使不要配音和演员的面部表情,只要看到杯子一着地,大众的自然反应就是:这个人怒了!
单一的形式一直继承下去容易让人免疫,继而产生反感。一味地照搬照套,看似一个普通的细节反映出影视创作的追求快,追求新,滥竽充数,暴露出在推陈出新方面的惰性。创新才是生命源泉,在总结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,并不一定要标新立异,只要以独有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即可。
在继承传统上,应摒弃旧的,俗套的东西,汲取拥有精华的价值内核。摔杯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例子,如果创作没有可让耐人寻味的价值,那这样的作品不过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消遣,过后就忘,上不得真正的台面。
评论